TA的每日心情 | 奋斗 2018-10-17 03:15 |
---|
签到天数: 9 天 [LV.3]偶尔看看II
管理员
  
- 积分
- 3917
|
夜店文化韩国土嗨,巨资骗局
近几日来,笔者花费了大量时间研究中国夜店突然爆红,且据说任何夜店举办这样的活动都能稳赚不赔、一本万利的新模式——韩国Bounce派对。
不过,他们很少使用“韩国Bounce”一词,而是更热衷于使用“韩国土嗨”、“韩国Disco”等词汇混淆视听,以让更多人不知情的人误以为这是一种新的模式。
毕竟对于门外汉来说,当一切透明化的时候,很容易导致好奇心消减。当你不知道这是什么,单纯知道它是一阵“潮流”时,反倒容易成为消费者。
我们并不是因为讨厌韩国生产的Minimal Bounce或者讨厌韩国生产的Melbourne Bounce而提笔,对于他们所谓的“韩国Bounce”的用词本身也没意见。
至于将韩国Bounce强制混淆为“韩国Disco”或者“韩国土嗨”,既直接又间接地危害了人们对Disco音乐和土嗨名词的定义,负极不得不为正义发声——试问,这跟把Trance音乐叫作Dubstep音乐,或者把Trance音乐叫作“断头台”有什么区别?不都是把某种曲风瞎吉尔调包成其它东西掐烂钱?
韩国Bounce在中国爆红首先有一点比较远古的原因——韩流再次来袭。要知道早在十几年前,韩流就通过K-Pop、韩版服饰等等方式在中国吸金无数。
其中的获利者虽然包含了很多中国商人、企业家,但是最大的受益方,资金影响达到百倍、千倍的不还是那群有心策划一切韩国人吗?
而如今,韩国DJ们再次用一些西方的音乐,调包成自己的“本土特色”,将并不起源于韩国的Minimal Bounce和Melbourne Bounce,以韩国国籍的生产角度,使原本的“西方风格”变成了“韩风”,再次激活了塑料脸、整容怪、医美骗子、网红、Wai Wei、富二代、滑雪组、中年卡座老板们的消费心理。
不少夜店已经把这当作一种ZZ正确。
先说富二代和滑雪组,这应该是如今的“韩国Bounce派对”里面最肮脏的部分之一。“韩国Bounce”派对最早属于(输出自)一小批EDM夜店所有者和活动主办方,他们在韩国的旅程中发现了Minimal Bounce/Melbourne Bounce在韩国夜店爆红的不争事实。
很多江南、首尔或者其它地区的韩国夜店都开始被Minimal Bounce/Melbourne Bounce彻底统治。夜店和主办方只需要Booking一些非常便宜的、演出费数千元的韩国DJ,就能打造出爆满的场景。
中国的夜店方和主办方见其大势可鉴,照搬了这样的“韩国Bounce派对”到中国,没想到,他们真的实现了一本万利,瞬间月入几十万。
最早一批参与者(消费者),其实是一些当地的富二代和滑雪组。他们非常愿意花几万元的资金去预定卡座,一群人佩戴着墨镜,跳着网红摇和社会摇。
你若要问以前Ravers喷得最凶的那群自称“蹦迪选手”的网红摇大哥大姐们哪儿去了,笔者可大大方方地告诉你,都在中国各个夜店所谓的“韩国Bounce派对”中呢。所以,有一批人从来离开,也从来改变。
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音乐,平时也根本不听音乐,对他们来说,这些消费只是韩流再次来袭外加“配上某些新型的滑雪玩意儿”很上头而已。这些“新型的滑雪玩意儿”包含特定的新的子类型的Dianziyan,Qiqiu等。
在这些派对中,DJ们不仅会播放Minimal Bounce和Melbourne Bounce,很多“抖音神曲”也是他们最热衷的部分。然而这些自称“抖音版”的音乐,其实都只是一堆盗歌蛤蟆们擅长的Mashup而已…………为什么不能打上Mashup后缀,非得调包成“抖音版”,至今还是个谜。
充斥着各大“韩国Bounce派对”中的“哦类哦,哦类哦,哦类哦类哦类哦”,就像一句暗语一般,相互告示着“我们是同道中人”……
即使对于很多新一批韩风跟随者们来说,他们连歌名都不知道,但他们尤其享受着滑雪搭配低级互动的现场。
说来也讽刺,他们有着“高端”的消费水准,以及“最低级的品味”。这又让我们想到一个不真实Meme,好品味往往属于穷人或者亚文化逼(大误、摊手)。
你知道吗?这些人常以“我是土嗨”为荣。起初他们把自己叫作“蹦迪选手”被骂了;后来他们把自己叫作“Raver”被骂了;再后来他们把自己叫作“土嗨”,会不会还被骂呢?你懂的。
这年头,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态度都能被标榜为“酷”是吗?嬉皮士和朋克仔们哭晕在Marshmello(垃圾桶)。
再回到刚才提到的一个问题,这些所谓的“韩国Bounce派对”为什么会吸引大量的富二代和化学组等人群呢?
因为这种派对早期主要在生理情感公众号中推广,这些生理情感公众号只会辐射到那些去生理情感爱好者。
你懂的,打着“蹦迪”或者Rave、电音的招牌,可惜文章内容全是“渣男渣女曝光”、“情感琐事”、“骗PAO新故事”等等。
是的,我们所讨厌的所有生理情感爱好者都会在“韩国Bounce派对”出现。这只是一条新出路。
截止到今日,就当下的夜店热潮来看,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夜店自愿投身到“韩国Bounce派对”的浑水中。其中多数夜店表示这很赚钱,比请DJ Mag百大DJ的成本低了几倍,收入却高了几倍,谁做谁赚钱。
除了一小票混迹生理情感商圈的富二代和滑雪组和人均墨镜抱抱摇、不折不扣的前·卡座千分组织肖像继承的新生代社会摇后身外,其他人以跟风居多——无需任何大牌嘉宾,卡座轻松报价2万以上且极易售罄。
甚有不少近期专注于韩国Bounce派对的夜店已经开启了新的模式——包月卡座,按月计费30万以上。
也有不少夜店方为了赚钱不得比做韩国Bounce派对,但又不敢对外宣传,怕砸了招牌,比以前辛辛苦苦铺垫的文化底蕴给毁了。
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看,这股看似新浪潮的巨大盈利渠道,不过只是原来那群所谓的上分、上头玩家们的沉浸在新的滑雪物品内,将抱抱摇、网红摇等臭名昭著的畸形夜店文化传承下去的媒介而已。
甚至很多中年大老板利用着这样的渠道,认识了很多年轻的夜店Pao仔,让这些夜店Pao仔们帮他们带Pao妹,一起玩FEI FA社交和买卖,随后的下场,也不言而喻。
如果中年大老板们不能得手,谁又会愿意继续为这些韩国Bounce派对投以大额消费?至始至终,这好像都是生理情感圈儿们的小逼崽子们的圈地自乐。
但请问,韩国Bounce的热潮,究竟能持续多久呢?咱们打个赌。
没有文化底蕴的支撑,只是畸形的夜店文化和FEI FA行为的集中营,不出意外,一年后热度消退。若离开大量FEI FA、MI LUAN和畸形的行为,谁又能继续支撑韩国Bounce?
|
客官 别走 还没打赏呢
|